新疆軍區(qū)某部在高海拔地域開展通信保障訓練
夏日,雪域高原。在此駐訓的新疆軍區(qū)某部通信分隊,按訓練計劃向海拔5200多米的雪峰挺進。
一大早,四級軍士長劉軍帶領全班戰(zhàn)士背起線圈、提上單機,向任務地域進發(fā)。
為挑戰(zhàn)高原高寒環(huán)境下生理極限,掌握通信設備耐寒性能和數據參數,他們嚴格按照實戰(zhàn)標準設置訓練內容:從低海拔到高海拔,從架設路線規(guī)劃到布線接線,循序漸進開展通信保障訓練。
作為一名有10多年經驗的通信老兵,劉軍在前期訓練中發(fā)現,低溫會使線路外材料變硬變脆,一旦鋪設地點選擇不當,線路在外力沖擊下開裂,很容易導致內部滲水銹蝕,直接影響通信效能。為延長線路使用壽命,他們在架設線路時都會精心挑選人跡罕至的地段。有時為了開辟一條理想線路,他們翻山越嶺,一走就是一整天。
行至海拔近4800米的山腰,山路越來越陡峭濕滑。突然,列兵何凱龍一個趔趄撲倒在地,背著線圈滾下二三米,被走在后面的戰(zhàn)士一把抓住。巖石尖銳的棱角在他手心劃出了一道長長的傷口,鮮血直冒。何凱龍簡單包扎傷口之后堅持隨隊繼續(xù)前進。
“云端”架線,官兵不僅要征服偏僻的山路,還要戰(zhàn)勝嚴寒的天氣。兩個月前的一天下午,劉軍接到“迅速檢修前哨光纜”的通知,在其他骨干巡線未歸情況下,他帶著何凱龍緊急出發(fā)。
當時天色漸暗,氣溫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。光纜鋪設地點偏僻,劉軍扶著線、貓著腰走了近1個小時才找到“癥結”。他正準備接線,卻發(fā)現手已經凍得不聽使喚。見狀,何凱龍拉下棉衣拉鏈,一把拽過劉軍的雙手焐在懷里……
為保障通信暢通,頂風冒雪尋常事。經受一次次緊急任務的嚴峻考驗,何凱龍和入伍不久的戰(zhàn)友們快速成長為合格的高原架線兵。
畫面重新切回到陡峭的山路上,天空不知何時飄起了雪花。盡管茫茫積雪晃得人睜不開眼,前行隊伍仍然一鼓作氣爬過山脊。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原上,架線兵們背負10多公斤重的線圈和工具,通力協(xié)作向山頂挺進。
“腳下要踩實、手上要扒緊!”下士張京一邊揮動十字鎬在前方開路,一邊喘著粗氣提醒大家?!吧狡律巷L大,放線后必須要用大石塊壓??!”負責埋線的副班長李飛揮著鍬,跟在隊伍后面艱難地刨線溝、搬石塊……
無限風光在險峰。在巍峨的雪峰上,劉軍撥出信號:“總機、總機,試線!”
“通聯成功!”劉軍帶領戰(zhàn)友們又一次完成挑戰(zhàn),將有線單機架設在海拔5200多米的雪山之巔。(胡世堅、單傳揚)
關鍵詞: